提到《甄嬛传》里的皇上,多数人想到的都是他的敏感多疑、心机深沉 —— 对嫔妃凉薄寡幸,对文臣武将翻脸无情,周身总带着一股不怒自威的距离感。可很少有人注意到,抛开 “帝王” 的身份,他其实是个藏着 “怜子之心” 的慈父。
比起先帝子嗣兴旺,皇上的孩子少得可怜,皇子公主加起来还不到十个,可他对每个孩子都格外上心。温宜、胧月虽是公主,却没因 “女子不得干政” 的规矩被冷落,反而得到了皇上无差别的父爱 —— 对皇子他多了几分严厉,对公主却满是寻常父亲的慈爱与怜惜,连胧月长大后跟他撒娇要 “果郡王的小像”,他也没真的动怒,反而带着点无奈的纵容。
在皇子里,三阿哥作为长子,本应被寄予厚望 —— 毕竟四阿哥生母出身粗陋,早年不受待见;五阿哥体弱还顽劣;六阿哥又太小。可前朝后宫谁都清楚,三阿哥资质鲁钝,连甄嬛私下都跟人议论 “他连守成之君都做不了,更别说当明君了”。皇上心里比谁都明白这一点,所以他训斥三阿哥时,语气里满是 “不指望”:“朕不盼着你建功立业、为父分忧,只求你能给几个幼弟做个读书的榜样,让朕少操点心!” 这话明摆着,他从没想过让三阿哥继承大统,可皇后偏要做 “后宫唯一太后” 的梦,一门心思推着三阿哥往上爬。
展开剩余62%皇上虽知三阿哥不堪大用,却没放弃这个儿子,反而为他做了长远打算。彼时四阿哥开蒙最晚,进步却最快,心机谋略半点不输皇上 —— 皇上心里跟明镜似的,想必也暗自感慨过:“最不受待见的儿子,偏偏最像自己。” 在心思深沉的四阿哥面前,三阿哥简直就是个 “傻白甜”,皇上早就打定主意把皇位传给四阿哥,却也想让三阿哥安安稳稳做个闲散王爷,一辈子衣食无忧。
他原本没打算革除三阿哥的黄带子,甚至跟张廷玉说 “三阿哥就是老实了点,心不坏”。可张廷玉一句 “三阿哥还喜欢跟大臣们交谈,说要为皇上分忧”,瞬间戳中了皇上的忌讳 —— 他当年就是从 “九子夺嫡” 的血雨腥风里走出来的,太清楚 “皇子私交大臣” 意味着什么,那是觊觎皇位的信号!皇上跟甄嬛提起这事时,语气里满是痛心:“这孩子胆气不足、昏懦有余,竟还敢私下结交大臣!先帝晚年就是因为诸皇子争位,才惹出那么多是非,他怎么就这么不检点!”
皇上的愤怒,更多是 “恨铁不成钢” 的担忧 —— 他知道三阿哥没那个本事争皇位,也知道夺嫡的凶险,一旦卷入,轻则削爵囚禁,重则性命难保。皇后却不管这些,一门心思撺掇三阿哥争权,在皇上看来,这不仅会毁了万代江山(三阿哥没能力治国),更会把三阿哥推向死路。
后来三阿哥为八叔求情,皇上一怒之下革了他的黄带子,看似是突发的 “绝情”,实则是深思熟虑后的 “保全”。革除黄带子,意味着三阿哥永远失去了争夺皇位的资格,也就不会再被人当成 “争权的棋子”,更不会卷入后续的宫廷斗争里。皇后说 “皇上心狠,断了父子之情”,可她没看懂,这狠心背后藏着多少父亲的良苦用心。
多年后弘历继位,多疑敏感得跟皇上如出一辙。甄嬛为了保全六阿哥,主动把他过继给果郡王一脉,让他彻底脱离 “皇位继承人” 的范畴 —— 这份 “为子计深远” 的慈母心,跟当年皇上革三阿哥黄带子的心思,其实是一模一样的。
皇上这一辈子,做过太多凉薄狠辣的事,可在 “为人父” 这件事上,他没那么多帝王的算计,更多的是一个父亲对孩子的牵挂与守护。革除三阿哥黄带子,看似断了父子情,实则是他能想到的、保护这个 “傻儿子” 的最好办法。
发布于:山西省广升网配资-配资排排网-按日配资炒股-长线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