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帮几个亲戚朋友家的孩子练考公面试,感慨挺多的。不是冲着孩子,也不是考公本身,而是那些面试培训机构。都2025年了,还有机构教孩子说“考生思考完毕,现在开始答题”?
我敢打包票,考官听到这话,至少一半人心里就犯嘀咕,不想听了。你信不信?可这些机构偏不信,还活得风生水起。天晓得他们坑了多少本来挺好的孩子。这时候,肯定有人跳出来说:别小看培训班,他们每年帮不少人上岸,还敢承诺考不上退款,有底气啊。但这其实是个概率的事。
比方说,一个单位招2人,面试6个,按1:3比例。如果6人里有5个报班,那上岸的至少1人能算机构功劳。问题是,这真是机构的功劳吗?要是他们真牛,为什么不敢承诺笔试不过退钱?不就是笔试过不了的风险太大?有些朋友可能还迷糊,咱们仔细聊聊。如果你想考公,要不要报班,怎么报,就说这个。不聊考公好不好出路,也不管谁来养体制那种大道理。我没广告,放心看。依我看,笔试前报班练行测,有点用。申论就没太大必要。面试更不用。
展开剩余55%面试无非是把脑子里的申论说出口。最常见的结构化面试,综合分析题就是口头小申论。要是机构连申论都教不到位,面试能帮上啥忙?或者你不放心,非报班练练手,当热身也行。但别全信他们教的。为什么呢?有人说机构不懂体制内思维,教出学生腔。有人说模板太老,考生生搬硬套让人烦。还有人说培训痕迹重,考官现在都反培训。这些都有理,但没抓到根。根上是他们的指导思想错了。他们总教怎么答题。可面试根本不是答题。很多机构爱把面试搞玄乎,什么博弈、心理战,比谍战剧还夸张。有意思吗?问问真上岸的,或当过考官的,他们会说,面试就是交流。你只要正常点,当个正常人就够了。
现在懂为什么考官反培训了吧?考官想,你走到面试,至少有三分之一机会成同事。咱们聊聊,看看你性格、思路、水平咋样。综合分析题考思路和办事水平。应急题看实操。尤其有基层经验的岗位,考官默认你干过活,更想见真本事。简单说,他想看真实的你。知道你进体制后,能不能听懂话、干好事。如果你被机构调教,一开口“考生思考完毕”,考官立马知道你培训过,这不是真你。他能不反感?哪怕你说得花里胡哨,他也怀疑你在演戏。要是还磕巴,更觉得你空洞、不接地气。所以,面试想过,关键是定位好角色——你是准干部,不是在答题,而是在上班。别给考官“求求你录我吧”的感觉,要像“领导,我这么想,这么办,您觉得呢?”定位准了,你就知道,答案不在于对错,而在系统、清晰、逻辑好。具体说,对大多数人,紧张时有限时间说透彻,难。
不必非透彻。高大上口号可以点缀。讲道理、谈思路必须有。但别车轱辘话绕圈,多想几点,每点浅尝辄止。不露怯,还显简洁。只要全面、流畅、自圆其说,让考官觉得你真干过、真想过,分不会低。当然,遇上面霸,没辙。但面霸绝不是机构训出来的。
发布于:山东省广升网配资-配资排排网-按日配资炒股-长线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