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欧盟还在为稀土供应焦虑不安时,中国商务部的一纸公告让他们彻底清醒——期待中的稀土增量没有到来,反而等来了针对欧盟不锈钢产品的五年反倾销税延续通知。
稀土元素作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其战略价值不言而喻,同时也一直是欧盟的心病。
从电动汽车电机到风力涡轮机,从智能手机到军事装备,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金属其则是作为高科技产业和绿色能源转型的关键原材料。
所以,稀土的供应直接关系到欧洲工业的命脉,而中国作为全球稀土供应链的核心节点,供应着约60%的稀土精矿和近90%的稀土永磁体。
而欧盟则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程度高达98%,这种近乎单一的供应渠道自然让欧洲战略家们夜不能寐。
欧盟驻华大使托莱多曾多次公开喊话,希望中国能"体谅欧洲的恐惧",甚至设下一个月期限要求解决稀土供应问题。
然而这种近乎命令式的口吻,同时也反映出欧盟在稀土问题上的焦虑已经到达顶点。
但欧盟似乎忘记了,就在他们对中国稀土"喋喋不休"的同时,去年10月他们则刚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了五年反补贴税,还有曾G7峰会上又不断炒作所谓"中国经济胁迫"的论调。
中国在稀土出口问题上的立场是明确且一贯的:合作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中国商务部的稀土出口审批也一直按照既定规则执行,对所有申请一视同仁。
符合规定的申请都会获得批准,但任何试图超出合理范围的索取,特别是在欧盟对中国企业采取不公平措施的背景下,都不可能得到满足。
所以,就在欧盟为稀土问题焦头烂额之际,中国商务部正式宣布,自2025年7月1日起,对原产于欧盟、英国、韩国和印度尼西亚的进口不锈钢钢坯及热轧板/卷继续征收反倾销税,期限为五年。
这一决定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基于对市场状况的深入评估,复审结果显示,如果现在取消这些反倾销措施,相关国家的低价倾销行为极可能卷土重来,再次冲击中国不锈钢市场。
回顾2019年中国首次对这些地区不锈钢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时的情况,就能理解这一延续决定的重要性。
当时,大量来自欧盟的不锈钢钢坯以低于成本价涌入中国市场,严重挤压了国内钢厂的生存空间。
商务部的调查数据显示,欧盟进口不锈钢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在短时间内从12%激增至23%,这种异常增长正是建立在低价倾销的不公平竞争基础上。
所以经过五年实践验证,复审结果显示取消征税将极可能导致倾销行为死灰复燃,因此延续措施是保护国内产业的必要之举。
近些年来,国内企业不仅实现了技术升级和产能优化,在产品质量上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以新能源汽车用不锈钢为例,国产产品在耐腐蚀性、强度和加工精度等关键指标上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甚至开始反向出口到传统工业强国。
这种产业进步证明,适度的贸易保护措施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为国内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必要保障。
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市场对欧盟不锈钢产业而言绝非可有可无,从贸易数据来看,中国是欧盟不锈钢产品的第三大出口市场,占据着重要份额。
欧盟钢铁企业若失去这一稳定的大市场,短期内很难找到同等规模的替代,这种相互依存的贸易关系本应促使欧盟更加审慎地处理与中国的经贸问题,但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
所以,欧盟在贸易政策上的双重标准令人费解,他们一方面强调"公平竞争"原则,另一方面却对中国产品实施歧视性贸易措施。
中国延续反倾销税的决定,某种程度上是对欧盟不公平贸易行为的合理回应,这不是单方面的惩罚,而是基于规则的自卫措施,目的是维护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稀土问题与钢铁反倾销税看似不相干,实则反映了同一个核心问题:国际贸易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任何试图通过施压手段获取单方面利益的做法都难以奏效。
中国在这两个问题上的立场高度一致:按规矩办事,符合规定的稀土出口申请会得到批准,同样,对确实存在的倾销行为也会依法采取反制措施。
所以,欧盟若继续一边对中国企业设置贸易壁垒,一边又期望中国在关键原材料供应上给予特殊照顾,这种矛盾立场注定难以得到积极回应。
当前全球贸易环境复杂多变,保护主义抬头,供应链重构压力增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坚持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系,既保护国内产业合法权益,又为国际经贸合作提供了稳定性。
欧盟若真心关注稀土等关键原材料供应安全,更应反思自身贸易政策,停止对华歧视性做法,通过建设性对话解决双方关切。
历史经验表明,贸易对抗没有赢家,2002年美国对进口钢铁加征高额关税,最终不仅导致本国下游产业成本上升,还被世贸组织裁定违规。
所以,欧盟当前面临的选择其实很明确:是继续坚持双重标准,导致双方在贸易问题上摩擦不断,还是调整策略,与中国共同维护公平有序的国际经贸环境。
这个选择将决定未来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方向,欧盟若能从这次"加税通知"中吸取教训,调整对华经贸策略,双方完全可以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实现互利共赢。
国际贸易的本质是优势互补,而非零和博弈,中国在稀土领域拥有资源优势,欧盟在部分高端制造业具有技术优势,这本应成为双方合作的坚实基础。
但当一方试图将经济问题政治化,用非市场手段干预正常贸易时,这种互补性就会受到损害。
停止对华歧视性贸易措施,放弃不切实际的施压手段,回归平等协商的轨道,这才是解决双方贸易争端的正道。
毕竟,在相互依存的全球化时代,合作共赢才是唯一可持续的选择。
广升网配资-配资排排网-按日配资炒股-长线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